贝安健康: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的影响
分类:常见问题 点击量:8 发布时间:2025-05-07

贝安健康: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的影响


一.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过度生长,被覆上皮并突出于周围子宫内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雌激素水平过高:各种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长期在高雌激素水平作用下而且缺乏孕激素对抗,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2.炎症刺激:长期妇科慢性炎症刺激,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导致使子宫内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促使内膜过度增生并形成息肉。此外,宫腔内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发炎症反应,也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几率。

3.其他因素:常见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应用他莫昔芬、感染、宫腔操作史也可能促使子宫内膜息肉形成。另外,有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因素也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关,如存在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综合征的患者,发病风险可能更高,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免疫紊乱也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

 

二、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的影响

1.影响胚胎着床:  (1)改变宫腔内环境:子宫内膜息肉占据宫腔空间,干扰了胚胎与子宫内膜的正常侵袭能力,不利于胚胎着床。(2)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息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相关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分泌及血流分布,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胚胎种植失败。

2.增加流产率:息肉引发子宫内膜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环境影响胚胎着床的稳定性,增加流产率,降低试管婴儿成功率,IVF胚胎移植后,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胚胎着床率,使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降低。

3.干扰胎盘形成:若胚胎着床于息肉附近或息肉表面,可能影响胎盘的正常形成和发育,导致胚胎血供不足,从而引发流产或者胚胎停止发育。

4.导致不孕:阻碍精子通行: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阻塞宫颈管及输卵管开口,阻碍精子运行与输送,息肉产生的炎症介质等波及输卵管,引起输卵管粘连至通而不畅、输卵管梗阻,从而影响精卵结合及输卵管的授精卵输送功能引起不孕。

5.增加孕期并发症风险: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在孕期也更容易出现绒毛后血肿,宫腔积血,胎盘早剥,早产等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妇科常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流液、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或慢性盆腔痛,可能与息肉刺激子宫收缩有关;生殖主要症状为不孕、复发性流产及反复种植失败。

已婚或有性生活女性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无性生活选择肛超,最佳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天内的子宫内膜增殖早期,超声检查方便无创,诊断子宫病变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盐水灌注超声子宫造影(SIS)可提高准确性;输卵管造影(HSG)是不孕症初始检查部分,但有局限性。

CT及MRI在与其他宫腔内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鉴别方面有一定帮助。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是诊断金标准。诊断性刮宫漏诊率较高,目前不建议作为主要诊断方法。

 

四、治疗

1.观察(期待治疗):对于无症状、无恶变高危因素、息肉直径<25px的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观察随访,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不建议期待治疗。

2.药物治疗:常用孕激素类药物、复方口服避孕药等,很少单独用于治疗,多用于术前或术后预防复发及恶变。

3.手术治疗:主要方式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后,有50%可获得自然妊娠。

4.不同人群患者:(1)不孕不育患者: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1次月经周期后即可开始超促排卵或移植,最好在术后120天内行冻胚移植。(2)绝经前非不孕患者:根据息肉大小、数量、有无症状、是否已婚等情况综合研判,选择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超声检查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行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及病理学检查。

5.复发及预防措施: (1)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3.6%,并随随访时间延长而升高。(2)预防:应首先治疗与息肉复发有关的其他疾病,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口服避孕药、GnRH-a等对预防复发有一定作用。

 

贝安健康
马上咨询